第89节

  “很好。”福临点点头,“摄政王只是旧疾复发,明白吗?”
  “是!”宋院首听命退下。福临看着桌上的奏折,上面每个字他都认识,但他完全不知道在讲些什么。
  福临哗的一声,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扫到地上,一阵巨响,门口的华孟安身子一抖,又装聋作哑的继续站着。许久,华孟安听到里面一声淡淡的呼喊,才进去收拾,大着胆子偷看了一眼,就见皇帝已经恢复了一贯的神情,脸上无悲无喜,仿佛刚才宋院首过来讲的是大街上某个张三李四的病一般。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  接下来是盒饭频繁发放时间,十四叔的也在烹饪中了,抱头遁走~~
  第九十二章
  湖南巡按御史许劭昕贪污罪发。巡按御史本是福临按照朱元璋的反贪腐措施而设立的,本意是为了让他们四处巡视,给百官一个压制。和明朝一样,巡按御史的官职并不高,但权力很大,有直奏权和秘奏权,直接受皇帝的控制。
  本来,这是一件利于反腐的好事,朱元璋当年也是用这个招数揪出来不少贪官,成效显著。可是,同样的系统照搬过来,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。
  福临在顺治十二年就开始派巡按御史四处巡视了,一开始还好,但问题往往是突然出现的。以顾仁为首的御史们开始贪赃枉法,并且索要贿赂,甚至在索贿不成的情况下,诬陷某些正直的清官意图行贿升官。
  顺治十五年十一月,吏部书吏章冕在顺天被顾仁拿下后逃往京城,十九日在皇门前自刎喊冤。福临大怒,判处顾仁等人死刑。结果,没有多久,又发生了御史牟云龙的贪腐案,照例一个死刑。
  本以为,这下巡按御史们该消停了吧?这才几年的时间,许劭昕贪污罪证据确凿,又摆在了福临的御案上。与此同时的,还有都察院要求停止巡访的奏折。
  满族贵族们要求停止巡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刚开始福临提出要实行巡访制度的时候,宗室们就跳了出来反对。当时多尔衮正好在上朝,马上将这帮家伙无情的镇压了下去,巡访制度实行这么多年,多尔衮功不可没。可现在,多尔衮病重,许劭昕又不争气,被压下去的贵族们再次冒头。
  朝堂上就此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。以岳乐为首的满族官员们要求废除巡访,而以石申为首的汉臣们,则要求继续。
  朝堂一片混乱。反对者以目前出现的几个贪腐御史为例,表明此事反而更加容易造成贪污,还会有更多的章冕这样的冤案发生,不如取消了,一了百了。支持者们则表明制度是好的,那几个贪污案件只是人员的问题。顾仁等辜负皇恩,死有余辜,但若是换上合适的人选,定然会起到更好的作用。若是将这个制度取消了,民间疾苦就更难知道了。
  一贯平静严肃的朝堂热闹得如同菜市场。满臣们凭借身份高武力值高,有几个都开始卷袖子准备揍人了,汉臣们也不是吃素的,嘴皮子利索,掉书袋掉得人晕头转向,毫不清楚自己被隐晦的骂了。
  福临的脸上自始至终一片平静,心里的小人却在不断怒吼。他当然知道满族贵族们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个制度。
  八旗已经被他和多尔衮联手削得七零八落了,议政王大臣会议简直是名存实亡,八旗贵族有多不满意福临完全看在眼里,为了有些抚慰,在派往各地的总督、巡抚等人多采取贵族出身。时间久了,这些人慢慢的坐大,能捞的好处也越来越多。尤其是海运这块,油水简直太多太多。而这些巡按御史,完全就是他们捞好处的眼中钉。当然,人是能被金钱腐化的,顾仁等就是如此,可总不能来一个就腐化一个吧?这样耗资巨大不说,万一来了个软硬不吃喜欢动真格的,岂不是惨了?还不如从根源上解决掉这个问题啊。
  汉臣们对这个制度是百分百支持的,原因福临也很清楚。就算这是个少数民族的朝廷,汉人的比重还是占绝大多数的。地方官员们大多是汉人,却要被满族的总督巡抚们压制,心里当然不服——这些人除了会投胎外还会些什么?——巡按御史为了能够公正一些,大多数都是汉人,少数满人也是和贵族们没有什么瓜葛的,这很合汉臣们的胃口,所以,这个制度是提升他们地位的好东西,千万不能废。
  朝臣们依旧在吵着,福临烦了,狠狠的一拍龙椅扶手:“此事容后再议。”
  许劭昕成了福临一腔怒火的发泄口:要不是此人贪赃枉法,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事情闹出来。于是,许劭昕被削职抄家,在菜市口斩首示众,其家人连坐,世代为奴,不许科举出仕。许家被抄家和许劭昕被斩首时,皇帝还强制要求所有巡按御史前去观看。之前许家那些娇生惯养的少爷小姐们,一个个衣衫不整的被拉了出来,一片哭爹喊娘的惨象,令人为之动容。而菜市口的许劭昕被斩首更是令他们心惊,许劭昕死之前仰天大呼后悔,鲜血洒了一地。那些巡访御史们本就是文臣,当时就有几个吓晕了过去。
  这种强制令人观看酷刑的皇帝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。御史们上书,就连病中的多尔衮听说了,还要求多尔博去到宫里给皇帝带个口信:满洲入关,汉人们本来就比较的排斥了,皇帝要比汉人们做皇帝的时候更加的爱惜羽毛才对,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呢?当然了,我也不是说皇室你做得不好,只是要注意啊,汉人们又该闹着说我们是蛮夷了。
  福临隔空回话:叔父放心,朕有数的。这些人就是欠修理,朕要一步步的来。叔父你就好好的养病吧,一定要快点好起来,宗室那里还是要你压着才行。
  纷纷杂杂的一个月过去后,都察院再次上书,要求废除巡按制度。福临大怒,不准。两天后,以岳乐为首,宗室联名上奏,表示可以不废除巡按,但是巡按要交给都察院的巡抚来兼职。
  这是表示要各退一步的意思了?福临留中,要求满汉群臣给出一个共同的法子来。结果,满臣们想出了个很天才的法子。
  他们要求所有汉臣们站在议事厅外,自己则是坐在大堂里面讨论,等讨论出结果来,让汉臣们表示意见。如果同意,就签个名字上去,如果不同意,就说他当天请假没来。
  这个举动怎么可能瞒得过其他人,汉臣中颇有几个不吃他们这一套的。金之俊得知消息后,拖着病体,怒闯议事厅,冲着岳乐大骂,说他是“国之禄蠹”,又说他“不知皇恩,只知私利,目光短浅”,总之,话很不好听。岳乐气得拳头都攥起来了,很想冲上去揍他一顿,可终究不敢——金之俊是南书房的人。
  金之俊也知道。他身体不好,早就提出要病退,皇帝却不允许,让他在家好好调养,南书房的位置一直给他空着。前一阵他感觉好一些了,便来上班,和皇帝闲聊的时候,皇帝从画筒中抽出一个画轴,打开给他看,却是他的画像。他一辈子都记得皇帝当时的话:“范文程,洪承畴,宁完我,朕身边的老人都一个一个的退下去了,现在连爱卿也要退了。朕每次想到这些,都心痛莫名,很希望你们能够永远身体健康,陪着朕治理江山。所以,朕便命人将你们的样子画了下来,想念的时候,便可以时时拿出来看。”
  当时金之俊感动得老泪纵横,并在心里默默的发誓,就算是死,也要回报皇帝的知遇之恩!所以,现在他发现机会来了,毫不在意对面是位高权重的和硕安亲王,骂得口若悬河。
  自然,闹到了皇帝那里。福临简直都想敲开岳乐的脑袋,想知道里面在想些什么,居然能想出这种法子来。议事厅距离他的养心殿不远,难道他们以为他这个皇帝对紫禁城的控制力这么弱吗?还有,原来他不知道,在他看不见的地方,满臣已经跋扈到了这个地步吗?
  不过,这些人闹这么一出,福临倒是很满意,他正愁没有借口呢,借口就这么乖乖的送了上来。
  巡按制度照旧,安亲王欺压同僚,降为多罗郡王,凡是坐在议事厅里的满臣们集体被降了一级。
  朝廷哗然了。法不责众这个观点在众人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,谁会想到皇帝会一棍子打死一片?闹事开始。
  宗室里的人挨个儿去找福临,命妇们挨个儿去找太后,三句话一说就哭天抹泪的,好像被降了一级后都活不下去了一般。福临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们,一个字不说,宗室的人气势便会慢慢的降低,皇帝是手握重兵的,他们也不敢太过分。
  布木布泰则是温言相劝:啊呀,原来你们家老爷被降级了啊,哀家还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呢!真是太可怜了,快别哭快别哭,把眼泪擦擦,哀家这老骨头啊,就盼着你们进宫来陪我说说话,你们哭成这样,这可怎么好呢?什么?要哀家帮忙说话?这哀家就没有办法了,后宫不能干政,要我说,我们女人啊,就高高兴兴的在家里打扮打扮,带带儿孙,要是女人也能管这么多事,要男人干什么呢?
  命妇们还想哭,布木布泰就会适时的表现出疲态来,皇后在一旁补枪:太后年纪大了,这些天睡眠越发的少,听到人吵就会头疼。啊,那个福晋,就是说你呢,别哭了,吵到太后你担当得起吗?
  无功而返。众人自然不服气,可将双方的势力做一个比较,发现自己这一方确实没有什么优势。
  福临一向信赖枪杆子里出政权,他后宫人又少,开销小,拿着私库的钱就养了一支隐秘的军队出来,配备的都是最新的火枪,一个个放下枪是武林高手,端起枪是射击高手。然后,他又掌控着八旗大部分的军队,凡是重要的部门放的都是两黄旗的心腹。至于蒙古那里,他带着蒙古人做生意赚钱,蒙古人把这个皇帝看得比谁都重。
  所以,皇帝已经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了。宗室们再次怀念起皇太极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,以及在皇太极时,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。
  不过,还是有一个人是可以争取的:摄政王。多尔衮手上有两白旗啊,这是多大的一支力量,只要得到摄政王的支持,皇帝也不是不可反对的。
  于是,摄政王府人来人往,大家打着探望病人的旗号,做着打扰病人的事实。宋院首为难的过来请示皇帝,表示摄政王需要静养,如果一直这么劳心劳力下去,对他的身体恢复不利。
  福临一把将手边的杯子摔到墙上砸了个粉碎:靠之!以为朕就不敢真的杀了你们吗?!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  so,皇帝冲冠一怒为叔父,a!
  其实,这也就是两种制度的冲突。经过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努力,到福临这时候,封建集权已经初见规模,可满洲贵族们依旧怀念着当年的八部议政以及奴隶制度,巡按御史制只是冲突的借口而已。
  第九十三章
  满臣们的罢工蔓延到了基层。八大姓互相联姻,错综复杂,其中的关系连福临都说不清楚。没有办法,入关之前的满族太不在乎了,当爸的娶了侄女,当儿子的娶了姑姑的大有人在,死了丈夫或者和离的女人改嫁率几乎是百分之百。所以,当福临看到正白旗的人都开始起哄的时候,也只好表示理解。
  皇帝一言不发,看着众臣们闹腾,于是这场罢工风波越演越烈,当然,有一些人还是老实的,例如说西林觉罗家,钮祜禄家,那拉家等等,不但自身不参与,还压制了族里的年轻人们不去凑热闹。另外,还有一些人一一的找机会入宫,向皇帝表忠心。
  第一批来的是索额图和佟国纲。他们两个关系一直很好,在这场风波中,他们也商议定了:听皇帝的话,跟皇帝走。
  索额图的来意基本就代表了赫舍里一族,而佟国纲则是代表了佟家。这两个年轻人信誓旦旦的在福临面前表示,他们永远站在皇帝这边,永远听着皇帝的话。
  另外来的,便是代替明珠表态的纳兰性德。明珠还没有到能随时递牌子见皇帝的地步,只能曲线救国,让自家早熟的大儿子去向大阿哥表明立场,同时,又代表了阿济格一族,目前的镇国公,福临的连襟傅勒赫(这个关系太混乱了,傅勒赫其实是福临的叔叔,娶的却是仁娜的庶姐),向皇帝表明这一支的态度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